第一次见到曾秉伦老师是在他的办公室,办公室整洁宽敞,阳光透过窗户斜射入办公室的一角,温暖又惬意。办公桌前摆放着提前为我们准备好的椅子,曾老师热情地伸手示意我们随意坐下,儒雅又不失亲和。曾老师的温文尔雅,缓解了来访前我们紧张的情绪,让整个气氛变得和谐融洽。
亦师亦友,共同成长
对于我们关于嘉园第一印象的发问曾秉伦老师表示:学校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日子漫步校园是一种享受。曾秉伦老师还开玩笑地表示,你们现在知道我不买脚踏车的原因了吧?面对作为一名在台湾高校任教多年的优秀教师,为何在2017年选择离开家乡来到海峡的另一端执教的疑问,曾秉伦老师说:“我在早年就听说大陆的学生对于创业商机的嗅觉十分敏锐,这是许多台湾的大学生所没有的。”来到学校后曾老师发现学生在创业方面有许多突出的优点,有许多的创意想法是他从未想到过或者从未实践过的。
“我们只是比学生年长,在思想上并不是一定比他们优秀。”说着这句话,曾老师眼神里充满着想要和学生多多学习和沟通的强烈渴望。正如他所说:“我希望和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关系,希望他们能够对于我所讲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看法。”
在曾秉伦老师的心中,当代大学生有思想、有抱负,一定要鼓励他们和老师沟通与交流,他希望能够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成长。
注重实践,正确认知学习
当曾秉伦老师从我们口中得知学校有实践周时,他表示既惊讶又欣喜。“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机会,只可惜在台湾没有实践周这个项目。”
曾秉伦老师认为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只学习理论知识,而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仅有理论知识但没有实际经验在工作中可能因为经验的缺乏而导致失败,同时,仅有丰富经验也可能因为缺少理论基础而过于依赖以往经验而影响工作中的决策。”曾秉伦老师深刻阐述了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关系,并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在自己未来的工作中。
“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具有自主性,同时能够正确认知学习,明确自己的学习态度。”在课堂学习方面,曾老师对于我院新开展的无手机课堂表示十分好奇,并十分赞同。他希望随着学风建设的推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不断前行。
不断尝试,探索兴趣
谈到个人兴趣与发展,曾老师想说的很多。“我觉得当代的大学生应该不断去尝试,去探索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才可能在未来带着兴趣和激情去工作。”在曾老师的言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殷切的希望。
“就像在台北,你只能看见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他们脸上满是疲惫与忧虑,在他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充斥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卖力工作,也许他们早已忘却快乐是什么。”曾老师认为,虽然压力无可避免,但是如果能够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事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至少可以缓解一部分疲惫与厌倦。他发现,如今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他鼓励学生多去尝试,勇于去探索直至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兴趣是动力的源泉,无论是之于学习,还是生活,甚至是未来的工作。
采访结束后,在曾秉伦老师的提议下,我们一同站在我院的标志下合影留念。看着他大步走向办公室时的背影,我的心中充满敬意。在短暂的交流过后,一位关爱学生、温文尔雅的教师形象久久挥之不去,他满怀激情,正在倾尽全部浇灌着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