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的地图中找到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发现自我”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立责于心,履责于行。秉师者尊严,持学者风范,是灵魂的工程师,亦是人才的锻造者。教书育人十余载,职场风云数十年,黄健民老师不仅拥有深厚的的理论基础,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育人教学,自成体系;为人处世,尚有心得。
时也,缘也,运也
初见黄健民老师时,他身着一套熨烫工整的深蓝色格子西装,鼻梁上架着的一副眼镜,在紫外线作用下变成了墨色,以及他说话时不自觉流露着的乡音,记忆犹新。黄老师是台湾人,在银行工作三十五年有余,忙碌工作的同时兼任大学教师,至今已有十来年。他热爱教育事业胜过其它。他说:“与人交流,我甚是欢喜”。所以教学育人,最终成为事业转型的归宿。问及为何选择来嘉园教书时,侃侃而谈,眼里有光,仿佛一场注定的缘分,实属久缘契机。
时也,黄老师说:“时值退休年岁,想找和兴趣契合的事务,为之奋斗,是时机更是选择”。
缘也,黄老师用“人缘”和“地缘”概括。人缘——一是来自导师、长辈的推荐,二则是来自嘉庚学院的礼遇之恩,心受感触后的毅然选择;地缘——是来自儿时的回忆,更是曾经祖辈根源,“我祖先是泉州人,父亲曾于此从事渔业工作。二十多年前,父亲曾带我来到这片土地。寻根一直以来是父亲的遗愿,也望我有生之年,能踏迹寻踪”。记忆深处,纵然时光流逝,却历久弥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机缘巧合之下,黄老师找到父亲当年生活的痕迹——这里有纠缠着的血脉相连。
运也,“受到嘉庚的礼遇是运,受到学生尊崇敬重也是运;找到自己兴趣的事业是运,生活中兼有充实和快乐更是运”,黄老师如是说。
嘉园四季分明,鸟语花香,适合潜心于学术造诣,也适合培育一代代莘莘学子,从校园到社会,从懵懂到成长。只有历经耕耘,方能享受丰收的喜悦。对于每一届学生,就是不断耕耘的过程,从走上讲坛的那一刻,也注定了肩负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业,精于勤
“为数不多的嘉园教学时光,带来太多难忘而感人的回忆”。2018年,黄老师率学生团队去福州参加“海峡两岸银行经营沙盘比赛”,并脱颖而出,获得所有参赛队伍中的的三等奖。忆及和学生们共同奋斗的时光,收获的是骄傲,也是感动。“我带的七个学生,常常在教师休息室演练操作至深夜,有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也有自我使命感的驱动”。黄老师说,每当看到学生们的不懈努力,他有一种势在必得的自信。这是对多年业界经验的自我肯定,也是对学生辛苦付出的回馈。我想,嘉庚学子必有其与众不同的气质,坚韧而团结,灵动亦刻苦。
成功从来无捷径,唯有勤奋和坚持。黄老师深受“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古训教导,能同时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厚的业界经验,自是要归功与他持之以恒的学习。他说道:“在人生的轨道上,有自我规划也有机缘巧合,最终找到自我定位,是汗水与泪水,是碰撞与磨合”。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给学生鼓励的同时,也给自己更多的勉励。
行,成于思
“学而不思则罔”,黄健民老师提到在学习生活中,思考的重要性。“时代的巨轮在不断转动,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创新。创新的来源在于思考”。他提到,要用现代的“4C”取代传统的“3R”。即 Critical&Thinking(思辨),Cooperation(合作),Communication(沟通),Create(创造)取代Reading(读),Writing(写),Arithmetic(算)。在谈及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考力时,黄老师自有心得。在课堂上,他喜欢与学生进行互动,认为只有互动才能产生思考。有的学生仅仅是在吸收知识,没有养成主动思考的能力,希望自己的课堂互动能调动学生思维。黄老师的诀窍在于重复提问,“在问一个学生问题时,学生不会回答或羞于回答,我会先询问他身边的同学,之后再返回,促使其思考并回答”。
在教导学生学会思考的同时,黄老师自己也常常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我在教学育人多年后,会努力寻求教与学的最佳契合点,通过观察学生吸收课堂知识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这是我多年来不断努力的成果,也是不断提升自我修为的过程”。黄老师继续道:“我常常认为,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还要从课本中走出来,运用到实践当中。教书育人,更为重要的是传授经验的过程。在多年的职场生涯,自我积累之后,希望能把更多所学传授于学生。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是教授知识,更是传承经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尊师重道自来就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对于黄健民老师来说,享受为人师者,备受尊敬的感动,同时,他认为和学生之间也应该成为朋友。要做课堂上的老师,和生活里的朋友。他骄傲的向我介绍了作为师十余年,和自己学生仍然有联系。他认为,育人,不仅在于责任,更是一种牵挂。黄老师在嘉庚也最终和学生形成了生活上朋友的关系。他说在答疑时间,有学生会主动找他,不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的疑惑、困扰,都与黄老师述说。作为师长,黄老师尊重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的心声,然后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来为学生答疑解惑。他常感慨“要用正确的姿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倾听过程中,需要分析学生诉求,从而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也真的能帮助到学生,为他们解决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苦恼。”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黄老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未来。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从来不限于当下的成绩,而是更注重于从长远的眼光来培养,注重学生踏出校门,进入社会后独立与思辨能力。育才没有终结,是一种责任,更是牵挂。默默耕耘,收获一片前程似锦。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结语
立责于心,履责于行。黄健民老师为教书育人,夜以继日是责;为调动学生思维,谆谆教诲、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是责;为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每一份牵挂更是责。是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