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创福建少数民族示范区,促进民族交融,谱写民族发展新篇章,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SAF)宣传中心实践队近日启动了“匠心畲韵非遗,‘福籽’拾光畲乡情”三下乡活动。
一.行润宏“兴”,紧跟党走,畲乡畲韵
活动首日,实践队一行跟随八井村村委书记雷可寿来到畲族文化展示馆进行参观学习,雷可寿书记为实践队队员们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与罗源县畲族乡的缘分。习近平总书记自1990年起,多次亲自到访罗源县八井村检查指导工作,并走入村民家中,与村民进行亲切交流。
“畲族乡村的振兴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民族内部的紧密团结和共同努力。”说起畲族文化展示馆的来历,畲族其实是五十六个中华民族的最后一块拼图。雷可寿书记详细讲解了“八井村”的形成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四姓传承”、“畲族山歌”、祭祖、婚嫁和蓝理将军等畲族英雄的光辉事迹与卓越贡献,推动了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畲族人民永远的榜样与骄傲。
二.多渠道“助”,拓源提质,乡村振兴
随后,实践队队员们深入探索并体验了畲族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八井村坚持“明确思路、规划先行,以点带面,连片发展”的工作原则,以“畲韵游”为主线,充分发挥“畲族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畲族风情”三张名片,盘活八井村畲膳堂、八井村畲医馆、畲乡里民宿度假区、畲族民俗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一体式畲族文旅品牌,提升文旅接待能力,充分发挥特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实践队一行人了解并体验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乌米饭,入口软糯香甜,实践队队员们也了解到“乌米饭”作为一种畲族特色美食,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推动了八井村一系列的文旅创收。作为争创民族团结示范区的重要窗口,八井村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底蕴,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充分展现乡土文化独特性和精神内核,从而促进文旅融合增值、增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动农业强、农村美、百姓富。
三.福籽同“薪”,非遗传承,擎画华章
罗源县八井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样的中草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传统畲药产业。雷可寿书记作为畲族医药传承人,他表示,畲族医药是畲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治病经验而形成的独特技艺,并为当地医疗做出基础性保障,无偿为当地老年人提供医疗救助。2008年,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被正式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后,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畲族拳馆,了解并认识八井拳。八井拳又称“八井畲家拳”,在这里,他们观摩了畲族拳术的精湛技艺,领悟了畲族人民勇敢、坚韧和团结的精神风貌。现如今,八井拳已普及周边中小学,纳入体育课程,不仅提高了乡村知名度,还为乡村振兴打出了特有的“八井拳”。
雷可寿书记在采访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许多重要场合以“石榴籽”一词比喻民族团结,五十六个民族应如同石榴籽一般,和衷共济、团结向上,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奋斗合力。
此次初步体验八井村畲族非遗文化与文旅产业基地,实践队队员们将会在八闽大地上继续深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立足畲韵非遗文化,助力一站式文旅路线落地。“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实践队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与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和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 宣传中心 吴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