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响应“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号召,共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4年7月19日起,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SAF)宣传中心实践队为争创福建少数民族示范区,促进民族交融,谱写民族发展新篇章,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践队以福州市罗源县八井村、竹里村、塔里洋村、福湖村、南洋村这五个村落为实践地点,围绕“匠心畲韵非遗,‘福籽’拾光畲乡情”这一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采访雷可寿照片)
7月20日上午,实践队一行跟随八井村村委书记雷可寿来到畲族文化展示馆进行参观学习,雷可寿书记为实践队队员们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与罗源县畲族乡的缘分。习近平总书记自1990年起,多次亲自到访罗源县八井村检查指导工作,并走入村民家中,与村民进行亲切交流。
雷可寿书记详细讲解了“八井村”的形成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四姓传承”、“畲族山歌”、祭祖、婚嫁和蓝理将军等畲族英雄的光辉事迹与卓越贡献,推动了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畲族人民永远的榜样与骄傲。八井村坚持“明确思路、规划先行,以点带面,连片发展”的工作原则,以“畲韵游”为主线,充分发挥“畲族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畲族风情”三张名片,打造一体式畲族文旅品牌,提升文旅接待能力,充分发挥特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八井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样的中草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传统畲药产业。不仅如此,实践队队员们还了解认识“八井拳”,实践队一行观摩了畲族拳术的精湛技艺,领悟了畲族人民勇敢、坚韧和团结的精神风貌。
雷可寿书记在采访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许多重要场合以“石榴籽”一词比喻民族团结,五十六个民族应如同石榴籽一般,和衷共济、团结向上,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奋斗合力。
(左起第四位是林贵龙)
7月20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竹里村。谷仓画院负责人雷祖良带领实践队参观画院,展示畲族美术文化,了解漆器和漆画制作工艺与历史。队员在雷祖良指导下学习制作漆器步骤,感受畲族人民对于民族美的追求和畲族工匠精神。
随后,谷仓画院管理员林贵龙老师带领实践队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漆画和瓷器,并介绍了谷仓创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工厂,见证员工装裱字画全过程,特别的是,谷仓创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为居民提供了专业性培训,让居民不走出乡镇,也能实现就业饱和,更好的带动了竹里村的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
紧接着,实践队队员们跟随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雷钗明同志去往畲族服饰传承示范基地,参观畲族传统服饰——凤凰装,凤凰装色彩斑斓,刺绣图案精美,充分展现了畲族文化的美学特征,实践队队员们还有幸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老师,实践队队员们体验试穿了畲族服装,深深感受到了畲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也更深入地了解了畲族服饰的文化价值和制作工艺。
7月21日上午,实践小分队来到了福州市三坊七巷畲族文化馆,文化馆内陈列着众多展现畲族独特风情的展品,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珍贵的历史文献,无一不让实践队成员们眼前一亮。在这里,队员们通过与馆内工作人员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畲族文化的认知,了解到更多关于畲族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在漫长岁月中的发展变迁。
7月21日下午,实践队一行来到了罗源县飞竹镇塔里洋村,在塔里洋村文员兼解说员李长梅同志的带领下来到塔里洋村蓝氏宗祠进行参观学习,她向我们介绍了畲族的苎麻工艺,如何从苎麻里面提取纤维、织布染布等。李长梅同志还亲自为队员们示范如何使用纺织机织就样布。畬族服饰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可谓别出心载,技法上多为织绣结合,图案鲜艳夺目,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实践队队员还走访了当地村民,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深入了解到畲族房屋的配置十分丰富且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李长梅文员的帮助下,实践队队员有幸体验到了夏季的畲族服饰,并与当地村民合照,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在交流中李长梅同志提到:“我们将继续挖掘畲族特色资源优势,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民族村自我造血的能力,助力罗源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
随后,实践队来到霍口畲族乡福湖村。福湖村依托独特文化和生态环境,挖掘传统民俗,围绕“畲族风情、山水生态、民间文化”三个主题挖掘旅游资源,推动“农家乐”、“畲家乐”发展。大力复兴畲医畲药,打造相关项目,展示文化并用雷公锤疗术治病,还挖掘节庆活动内涵,承办“三月三”展示民俗。福湖村以党建引领,聚合多种文化内涵,建设廉政文化基地,让村民与游客学习廉政文化,感受历史积淀。
7月22日上午,在白塔乡南洋村党支部书记兰学斌的带领下,实践队继续对畲族村落文明建设深入学习。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是主角。为调动村民积极性,近年来,南洋村试点推行“可回收垃圾积分+农户文明分”的“文明积分制”。据了解,全村153户村民在积分的激励下,积极参与乡村共建共享,自觉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南洋村保护性修复拥有200多年历史、占地3000平方米的“蓝家大院”,将畲服畲药等非遗文化以及哭嫁、对歌等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打造福州民族文化产业体验中心。同时,举办畲族风情文化旅游节、山哈音乐节等文旅活动,进一步擦亮“山哈”乡村游品牌,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为乡村添人气、聚财气,让南洋村成功的在绿水青山中迎来美丽蝶变。
(图为兰学斌展示“积分兑换券”)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SAF)宣传中心实践队深入福州市罗源县的多个畲族村落,深刻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将以青春为动力,传承畲族文化的薪火,秉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积极投身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事业。实践队会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通过创新形式,将畲族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精心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畲族旅游路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扎实切实的行动谱写畲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让我们携手推动非遗在新时代活跃传承,精心描绘畲乡发展的宏伟蓝图,使各民族如紧密相拥的“石榴籽”,共同迈向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 宣传中心 吴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