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数字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感受科技创新为区域发展注入的澎湃动能,7月22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科技创业中心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聚焦福州数字发展态势与长乐纺织产业升级之路,从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到力源绵纶实业有限公司,沿着“数字引擎驱动科技创新、科技赋农织就长乐新图”的脉络,触摸产业变革脉搏。

实践队在福州数字会展中心的合照
探秘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见证新区崛起传奇
7月22日上午,实践队抵达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讲解员以习近平总书记90年代在福州的故事为引,拉开了福州发展的精彩序幕。上世纪90年代,“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城市发展方向确定,为福州跨越发展埋下伏笔。2015年,福州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正式启动建设后,发展迅猛,产业园涌现,民生保障配套设施日益完善。讲解员感慨:“从滨江到滨海,从‘三山两塔一条江’到‘七山两江一面海’,福州新区正书写辉煌篇章。”

解说员讲解习总书记的故事
随后,讲解员通过沙盘展示与纪录片讲解结合的方式,全方位介绍福州新区。在800平方公里的规划蓝图下,“一城两翼”格局清晰, “五港联动”织就便捷交通网,实现30分钟主城通勤、15分钟生活圈。闽江河口湿地滨海美丽海湾如生态画卷,各类创新平台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福州新区的沙盘模型
福州新区是全国唯一明确对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新区,是两岸融合的活力引擎,肩负建设“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的使命。其80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沿三江与海岸铺展,叠加自贸区等9大政策优势。如今,291平方公里核心区已建成15分钟生活圈,机场二期、城际铁路建设加速,科研与产业平台齐头并进,成为两岸融合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长乐机场模型
通过观看宣传片,队员们进一步了解福州。如今,福州新区实现生态与发展完美共舞,闽江河口湿地入选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东湖湿地待开放后将成为城市绿色肺叶。长乐机场二期将升级为4F级,鹰港强化货运能力,职教城、中央商务区加速建设,福州新区的魅力持续绽放。此次参访,让队员们近距离观察数字科技行业动向,为把握纺织业数字化趋势提供参考。
走进力源绵纶:洞察纺织产业升级密码
7月22日下午,实践队走进力源绵纶实业有限公司。厂长王国安热情引领众人前往产品库参观成品绵纶,并邀请队员轻触绵纶,让大家真切感受产品品质。

成品绵纶
接着,实践队看到一批呈现不同光泽的绵纶产品。王厂长讲解,光泽差异源于产品吸收二氧化碳量的不同,这让大家对绵纶生产有了全新认知。交谈中得知,一批已打包整齐的绵纶产品即将远销世界各地,彰显中国制造品质实力。

图为和王厂长的交流
见实践队对绵纶技术满怀热情,王厂长带领大家走进车间。车间内,先进设备有序运转。力源从聚合切片环节起步,引入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巴马格纺丝设备,将切片精准加工为锦纶纺丝,还能进一步加工为多种类型丝线,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展现出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

图为德国巴马格纺织设备
为确保绵纶品质稳定,企业配备智能恒温系统,为产品生产提供稳定环境保障;在质检环节,借助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精准把控,大幅提升质检效率,让技术创新贯穿生产每一个环节。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与力源绵纶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展开深度交流。王厂长耐心解答队员疑问,还对德国巴马格纺丝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细致拆解,让大家对核心生产设备有了更清晰认知。
谈及工人技术能力培养,王厂长介绍,企业虽未将技能证书作为硬性入职要求,但与政府联动,鼓励工人参与技能认证考核,通过正向引导提升团队专业素养,同时与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提升人才储备。
在生态环保方面,企业坦诚面对纺织业染料带来的水污染问题。经过持续攻关,不断升级污水处理标准与工艺,相关处理体系已日趋完善,实现生产与环保的平衡,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关于推动自动化转型,王厂长坦言,自动化进程中难免出现底层岗位调整,但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推进自动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推动企业数字化方面,力源因面积和设备等限制,部分环节依赖传统人工,无法做到全方位数字化,这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和负责人交谈
参访后,实践队洞察到纺织业的演进方向——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自动化渗透、数字化深耕与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企业正主动向这些方向靠拢,但转型路上难免遭遇技术瓶颈、成本压力等难题。破解困局需企业以耐心与定力持续攻坚,在实践中逐步化解矛盾,实现突围。

参访结束后的合影
责任编辑 宣传中心 陈思睿
校对 王艺璇 伊炜真 陈昭蓉 张靖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