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光辉灿烂,为中华儿女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宣传重要指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青春筑梦,非遗寻根之旅”实践队于2025年7月22日走进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馆,与厦门漆线雕省级非遗传承人蔡超荣和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平进行面对面访谈。

图1:实践队与蔡超荣、张学平访谈
拍摄者:刘婧淳
在厦门漆线雕的传承道路上,蔡超荣老师与张学平老师虽传承之路缘起各异,却秉持着相同的坚守初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蔡老师因家族使命与艺术感性的双重驱动,从厨艺雕刻转向漆线雕,到后来成为非遗传承人;而张老师则因公司任命与漆线雕结缘,在磨合中逐渐热爱,并坚信“能不能做,可不可以做好,愿不愿意做”是传承的关键。二人分工协作,一人专注制作,一人负责经营,共同推进漆线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在这几十年的相互合作中张学平老师感慨良多:“过去传承是法律要求,如今更多源于热爱与责任自觉。”
漆线雕的传承并非固守传统,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蔡老师重点介绍以“守正创新” 为核心的第三次变革:在颜色调配、材料选用等方面推陈出新,既保留传统技艺的精髓,又积极探索新材料的应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蔡老师的作品仍坚持以传统风格为主,彰显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
十余年来,蔡老师与张老师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让这项非遗走进大众视野。在两位老师的团队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厦门漆线雕产生兴趣。同时,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让“传帮带”的模式为漆线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实现活态传承。
谈及厦门漆线雕当前面临的挑战,两位老师坦言:线雕技艺精湛,但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目前作品多以观赏功能为主,互动性不足,难以满足大众对 “可把玩” 非遗产品的需求;同时,工艺环节的磨合以及部分定制需求的实现难度,也制约着行业发展。在推广层面,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效果尚未达预期,非遗 “破圈” 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图2:采访
拍摄者:刘婧淳
面对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碰撞,蔡老师与张老师秉持“守正”根基,激发“创新”活力,推动这门历史悠久的技艺在当代焕发出蓬勃生机,生动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他们手中的每一道漆线,不仅精妙地塑造出精美的物质形态,更深刻诠释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自信自强。

图3:大合照
拍摄者:佚名
责任编辑 宣传中心 林锶淇
校对 王艺璇 伊炜真 陈昭蓉 张婧玮